有人看海,有人被爱,有人买债套牢很快。
我们去看去年的固定收益年度展望:

几乎所有的买方和卖方展望里,一致性预期都是“年末已经抢跑明年适度宽松的政策空间,对于全年的基本面全面复苏仍较为保守,债市震荡加大,利率中枢仍将进一步下行。”
所有人都选择了走今年的路,让明年无路可走。但一致性预期总是用来打破,即便是债券也不例外。
开年,股债三连涨,中国人自己的债斯达克TL(30年期国债期货),在2月7日创下历史新高,和历史新高的黄金一起,在无人之境诉说着避险资产的孤独美丽。
之后,国债坚硬无比的定价逻辑被屡屡撼动,先是2月12日,“中国考虑提供68亿美元融资计划以帮助XX偿还债务”的传闻,救救地产的古老传言,在债牛的堡垒上撬开了一道裂缝。
然后是2月17日,“XX经济座谈会”,一排后脑勺的恭敬,对经济复苏的期待,为债市的音乐按下了休止符。
直到今天,央妈春节后终于松了(一丢丢)流动性,CNH创下去年11月底以来的新高。没有降息降准,没有财政发力,MLF缩量续作,债就在这样的环境下,悄无声息的跌懵了。
假如你有幸在2月7日的最高点持有一张30年国债期货多单,拿到今天,差不多刚好爆仓。
如果说赎回负反馈,昨天的赎回指数来到了-30,近期极值,但相比9月底的-40,10月8日的-70还是有很大差距,但当时,市场的确还有货币宽松的预期在。

而现在,降息预期怎么抢跑的,就要怎么回摆。
如果说股债跷跷板,本轮DeepSeek牛的总龙头恒生科技深水低开-4.3%,在10日线找到支撑,小米集团创下历史新高。
恒生科技前四大成分股小米、阿里、中芯、腾讯,加起来占了40%的权重,刚好对应了DeepSeek行情下,硬件入口、软件入口、算力和云服务四大方向,而腾讯、阿里、小米成交量占到整个市场的1/3,主导了整个指数的涨幅(港股通科技ETF 513150,持仓权重更为集中,年初至今涨幅33.3%)。

这种指数结构和Mag7带动下的纳指几乎如出一辙,每一个权重创新高都能带动指数创新高;所以就有了UBS的中美科技股对比,和“谁会成为中国科技股七巨头”的憧憬。

以前,债市MTMJ,现在,恒生科技MTMJ。
如果说去杠杆,债市去杠杆才刚刚从负carry杀估值走到小作文阶段,据传有大资金通过TRS做多国债期货,杠上加杠,被这轮流动性收紧定向狙击。
世界是一个巨大的DMA啊,管你是什么量化杠杆中性,什么TRS做多TL,什么Carry Trade,都逃不过一个爆破的命运。
高位见顶,筹码分发,五日线压制,杠杆爆破,如果只看图,今时今日的债,和曾经一路阴跌的大A,不过是换了角色。

每天都在“会有人来救我们”的期待中沉沉睡去,每天都在“怎么又嗷嗷赎回”的负债端压力中无声哭泣,今时今日的债狗,和曾经粪坑蝶泳的股狗,不过是换了身份。
一开始,只是流动性收紧,后来,息差开始倒挂了,再后来,负债端的赎回压力一波波来了,最后,信贷开门红了,地产止跌回稳了,基本面回暖的证据一点点浮现,债券交易员的职业生涯延长了,在久违的回撤中描摹着债市抄底的目标点位。
说好一起抱团做多长债,你却偷偷开溜;说好一起把利率干到0,你却悄悄反手;说好一起提高投研能力,你却默默出回购。
10年期国债的2.0%,何尝不是大A的3000点。